牛津大学人类学家项飙,把中国人移民海外的阶段分为“早移早发,早发早移”两个时期,分水岭是2010年。身处海外的华人其实都知道,普通工薪族的目标是早移早发;而潘石屹、张磊这样的大佬们则是把早发早移当成目标,2010年之前之后皆如此,此时此刻的2025年,亦然。虽然移民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想在海外扎根和富足的目标却是一致的。是否值得移民,完全要看自己扎根海外的决心,三心二意,患得患失,甘蔗两头都想吃的家庭,最终可能很多都回流了,因为重头再来,的确非常不容易。
最近看到社交媒体上有人问,为什么加拿大华人在试过了很多行业之后,最终选择地产经纪、保险顾问、财税顾问的人特别多呢?我在这里抢答一下这个问题:移民海外都要经过三个阶段:1.落地;2.扎根;3.富足,其中第三阶段最难,时间也最长,因此与投资相关的服务,需要海外华人之间相互启发,帮助,扶持,只有这样才能携手共同富足,所以从事这些相关服务的华人特别多。
01落地
移民加拿大不必太担心融入社会的问题,因为加拿大在老特鲁多执政的时候就确立了包容性的国策,各族裔像马赛克一样拼凑起了加拿大社会。这一点与美国有很大不同,美国是个大熔炉,不管你是从哪儿来的,都得融化成老美的样子。落地加拿大,需要考虑两个重要问题:1.准备生活在哪个城市;2.要不要脱产学习。
选择生活在哪个城市,像投胎一样重要,如果第一次没投好,移民加拿大之后的这个第二次机会就不能再选错了。新移民选择未来生活的城市,和大学毕业生选择去哪个城市就业一样重要。曾有一位应届毕业生问教授,该去哪个城市就业,教授说,你看看全国房价最高的是哪三个城市,然后从中选一个。我完全同意教授的意见,一个对自己有信心,不怕市场竞争,希望有所作为的人,就应该去人口聚集度最高,生活成本最贵的城市打拼,这样的城市才是勇敢者的应属之地。加拿大有些城市对新移民非常友好,例如在有些城市,新移民只要去学法语,政府就提供生活补贴。新移民需要给自己设置一个期限,不能在新移民的安全网里呆太久,否则就会形成依赖,忘记初衷。投亲靠友,也是新移民选择居住城市的一个因素,同理,如果亲友所在的城市缺乏活力和就业机会,也不可逗留太久。新移民在登陆阶段就需要考虑时间的机会成本问题,靠政府救助,靠亲友帮忙的时间越长,取得经济独立并开始累计财富的时间就越被推迟,时间的代价就越高。

要不要脱产学习,是很多新移民纠结的问题。从我观察的情况来看,全职学习是一个代价极高的选项,如果能够通过脱产学习获得真本事,例如,考取律师,牙医资格,则可以立刻获得生产力,成为受人尊重的专业人士;反之,如果只是为了获得一个文凭,学不到真本事,则并不值得脱产学习,例如,获得一个计算机学士学位,却不会编程的人,付出与回报难以匹配。加拿大社会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学历,加拿大的文凭并不是加拿大的生存能力的认证。新移民,如果以前是英语老师,到加拿大之后丢失了一技之长,最好的选择也是一边打工,一边去学一门手艺,例如,簿记员,电工等。晚工作4年,就晚4年买房,机会成本因房价上涨继续升高,全部的机会成本会远远大于经济成本。很多人因为自己算不清机会成本,觉得移民加拿大不值得,其实这是自己的选择造成的,和加拿大没关系。

02扎根
扎根海外的必要条件是破釜沉舟的决心,其他都是次要的。把回国工作的后路断了,把资产都转移到加拿大,否则难以下定决心。我见过很多回流的情况,都是因为既要,也要,还要,都要。一直在纠结,很难做出取舍,不能果断的做出决策,错过很多机遇,一直没能实现移民的目标,最终只能放弃扎根海外了。
现代社会的基础是分工,因为没有人能仅靠自己生活在城市里。工作,就是在社会分工中找到不可替代的位置,收入高低是不可替代性决定的。第一代移民,求生的方式非常单一,通常是批发自己的时间和服从性,为企业打工。在加拿大,找到一份工作并不太难,但找到一份能够长久保持竞争优势的工作,却并不容易。失业,在加拿大是家常便饭,没有人会因为失业而感到羞耻,反而觉得这是生活的一部分。新移民找工作的重点是,要先干起来,并在干中学。

职场,是所有工薪族扎根新生活最重要的土壤。找到专业工作的移民是幸运的,成功的。技术移民通过努力工作,诚实纳税,可以很顺利的获得银行的信任,并在地产投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职场的功能,除了获得稳定的收入,还提供了一个带薪学习的机会。每个职场中人,都要意识到不仅是在为老板打工, 也是在为自己学习知识、积累经验。职场的进步不一定是进入更大的工厂、公司,也可能是自雇。为自己学习,随时准备着,哪怕草台班子倒台了,可以凭能力成功地实现职场跃迁或者自己单干。
自雇行业,非常值得做,尤其是在职场上遇到了瓶颈之后。在加拿大从事自雇工作,需要自己面对市场,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雇,可以最大程度释放一个人的潜能,同时也会放大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从而查找不足,不断学习和进步。自雇行业最大问题是,存在很多现学现卖的销售员,昨天还是A行业的销售员,考了一个证书后,今天就成了B行业的销售员。消费者面对自雇行业的从业人员时,最大的风险是无法识别谁是真正可以信赖的有经验有职业操守的专业人士,谁是到此一游的销售代表。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自雇人士的社交媒体历史记录对齐信息差。新移民选择自雇之前,最好拥有该行业的相关履历和从业经验,因为仅凭乱打乱撞,现学现卖,很难立足。
斜杠青年,其实就是同时打几份临时工的人。从人类分工合作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如果同时涉足太多领域,就越无法精通任何领域。不建议新移民考一大堆证书,同时在几个行业里从事销售,因为这么做违反经济学最基本的常识,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找不到几个成功的斜杠青年。
扎根多深,才算是在海外扎下了根呢?我认为,被信贷系统认定为可信赖的借款人,就算已经扎根海外了。新年聚会时,一位不到40岁的朋友说,自己有7套房产,每套都有按揭贷款,开了两家公司,每家公司获得了商业贷款,自己目前的状况比移民之前想象的最乐观的情况更加美好,深感交税值得,移民值得。加拿大储蓄率7%,中国储蓄率43%,加拿大的金融和信用体制,将极低的储蓄转化为资本支撑经济发展已经足够了。这说明加拿大的金融和信贷体系,在识别和判断消费者和企业的偿债能力方面已经非常成熟和高效了。没有扎根下来的人,偿债能力弱,只能获得短期的,高利率的贷款,难以获得长期的,低利率的按揭贷款,和企业贷款。

03富足
扎根不易,富足更难。每个人都想锁定自己的劳动成果,最好是用钱生钱的方法巩固和增长财富,保持购买力,在退休之后依然富足。米塞斯说,一个人获得持续收入的唯一办法是持续提供产品和服务;李录说,财富的本质是经济体中的购买力占比;我说,投资是为了平衡一生的收入。总之,投资,是为了保持持续收入,为了保持持续提供产品和服务,为了保持自己的购买力在自己需要消费的国家里,占比不下降。投资,是每个人终生的工作,也是最后一份工作,活到老,投资到老。
任何一项能使钱生钱的技能都需要躬身入局,实践是最重要的学习手段。我们不能埋怨老师和父母没有传授钱生钱的技能,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很多人在投资问题上寻找捷径,寻找代理人,但投资没有捷径,也没有一个代理人能为我们自己的退休生活负责。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财富方舟的唯一船长,所有的专业人士都是水手,依赖水手们把船划到哪儿算哪儿,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地产经纪,保险顾问,财税专家,都是我们的水手。华人社区里水手的人数众多,我们可以挑选自己信得过的水手,但不能把整条船交给水手。在投资问题上,专业人士不可或缺,但我们自己需要把握方向,制定目标,克服困难,专业人士提供的是有限的服务和指导,而不是最后的决策。把控全局的能力,完全需要我们自学,从实践中学,从行动中学,不是坐而论道。自学,不断地自学;实践,不断地实践;放弃走捷径和依赖专业人士;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财富和保持富足。

川普威胁要吞并加拿大,激发了加拿大人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比老美过得差。美国人预期寿命76.4岁,加拿大人预期寿命81.75岁,单从这个指标来看,加拿大人也不想成为美国人。美国人中因绝望而死的人比例远高于加拿大,原因之一是美国没有公费医疗,美国人深深地恐惧因病返贫,而加拿大人却没有这个后顾之忧。因此,美国人看似收入更高,但考虑了自己支付医疗费或医疗保险费之后,实际收入不一定比加拿大人高很多。考虑到因病返贫的危险,美国人在投资的时候尽量选择流动性更强的金融资产,而加拿大人可以考虑流动性差但是风险低的房地产实物投资。按照李录的说法,“财富的本质是经济体中的购买力占比”,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已经登陆了的移民应该比还在路上的移民申请人更早开始工作和置业,后来人将从现有房主手里购买房产,房主们就自动占据了保持购买力占比不下降的优势。一代又一代的加拿大人,选择把财富放在房地产中,是有充分依据的,因为多年的实践证明了房产投资是非常有效的财富保值增值手段。新移民迟迟不买房,会感到巨大压力,需要不断地找理由说服自己和家人为什么还不买,于是社交媒体上涌现了一批专门看空房产的博主,以满足这种心理需求。
实现富足,虽然不简单,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先走好前两步:落地和扎根,再找到适合加拿大本地情况的财富容器,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并看好这个篮子,如果飞黄腾达了,资产过千万加元了,再考虑分散和多元化投资。少听建议分散化投资的讲座,这些建议只适用于资产大户,普通工薪阶层,无需考虑分散投资的问题。少听省税建议,交税少了,银行不会相信你有能力负担贷款,因此就很难被信贷体系接受,连扎根都做不到,何谈富足。不要轻易把财产委托他人打理,除非我们已经自学成才,能够识别出对方是行家还是现学现卖的新手销售员。停止抱怨,抓住机遇,果断行动。加拿大充满了机会,生活不如意,没有财富积累,原因肯定出在自己身上。
结语:
中国经济,在2019年之前经历了林毅夫所说的后发优势,制度红利、人口红利,以及城市化红利已经充分释放出来了,这一点我在视频《为了平衡一生的收入我们被迫投资》6集讲座中已经做了分析,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2019年之后,中国经济遭遇了杨小凯所说的后发劣势阶段,企业出海是当下企业家考虑规避关税大战的一个选项,少数先行者已经开始拆散生产线,并在海外重新组装,早移早发的企业家版正在酝酿中。留在原地的人会发现,新工作,好工作在悄然消失中,内卷愈演愈烈。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可以说是东倒西歪的,不同时期的移民政策大相径庭,如果打算移民加拿大,需要多留意政策的变化,并适时抓住时机。

黄圣依在《再见爱人》第四季最后一期中引用了《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段台词:“有的鸟必定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翼太光辉了,当它们飞走,你会由衷庆祝它们获得了自由,无奈的是,你得继续在这乏味之地苟活。”
飞走,才有机会找到自己的应属之地。祝福有勇气起飞,有勇气离开舒适圈,有勇气割舍的人们,能够重生,能够绽放,能够富足一生。

2025年1月14日 于多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