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加拿大房地产市场“喜迎”最冷开局。去年12月出台的,对首次置业者友好的房贷政策完全没起作用。面对7次连续降息,房产买家无动于衷,利率环境的改善,没有改变清冷的房地产市场局面。2025年开始的3个多月的时间里,加拿大经历了两位总理,三次关税冲击,买家的迷茫和恐惧在情理之中。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买家,出钱的人,永远是对的。因为提前大选,一个不确定性即将被消除,可以预见加拿大政治动荡的局面在5月份应该会得到改善。关税战,悲观地预测,要到明年美国中期选举见分晓;乐观地预测,则是随时可能嘎然而止。对于房产买家来说,不确定性正在减弱。对于卖家来说,市场已经做出了评判:现在不是卖房的好时候,挂出来,也很难卖掉。
我在油管视频2月15号《2025年多伦多房产市场展望》中认为,加拿大房地产市场在2025年将分为上下半年,两个半场;大都市多伦多和温哥华,地产市场全年将分为CONDO市场和非CONDO两个市场。5月是进入下半场的前奏,也可能是买卖双方对市场预期发生转变的拐点。此时此刻,在4月中旬,我希望帮大家梳理一下当前的一些客观事实,以便迎接即将到来的转变。

01 二手房市场:买家困惑,未觉潮汐更易;卖家怅惘,难期利市速成
第一季度,买卖双方分歧巨大,买家购买力范围内的房产,多为CONDO,房价下跌的可能性还在,因此即使暖风徐徐,仍难解心头疑虑;卖家房贷负担正在减弱,但仍然期盼早日落袋为安,彻底甩掉房债负担。分歧导致难以成交,因此交易量惨淡。
首次置业的买家,明知房贷政策鼓励首付不足20%的情况下,可以提前进场,但因为担心提前进场以后房价还会下降,所以忽略了橄榄枝,也无视正在下降的房贷利率。现在房贷利率,比18个月之前已经下降了200个基点,从6.5%降到了4.5%,依然无法打动首次置业者们的“芳心”。对首次置业者来说,挑战来自于很多方面,首当其冲的是房租涨跌。买房的替代品是租房,如果租金在下降,而买房成本不变,则顺理成章地应该选择租房。二手房交易量极度萎缩的情况下,租房需求会上涨,因此租金正在寻找新的平衡点。买房成本,相对一年半之前,已经大幅下降了。如果租金停止下滑,买房成本下降,首次置业者需要重新计算租房的机会成本。“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首次置业者总是错过买房最佳时期的主要原因,因为太担心这个或那个,所以听不到“两岸猿声”。
换房的买家,如果是一买一卖,可能在卖CONDO的时候会受到一些挫折,但如果加按CONDO贷款,取出首付款,是可以克服这一困难的。从市场成交量上来看,购买入门级独立屋的情况开始增多,据多伦多地区的地产经纪反应,4月份已经出现了100-150万入门级独立、半独立住宅竞价购买的情况。这一点符合2月时所作的市场分析,大都市的非CONDO住宅市场会首先启动。地点好的独立或半独立住房,在多伦多和温哥华属于“稀缺物种”,新房极少,想要升级住房的买家,需要在市场上早下手,晚了,竞价会更加激烈。
地产投资者,除非目前空仓,且笃定地认为4至5年后加拿大房地产市场强劲反弹,否则不会出手。很多地产投资者可能手里还有尚未交接的楼花,也可能目前的投资组合已经产生了巨大的负现金流,正处于重组债务的疗伤过程中,难以进一步加仓。目前的市场状况,对于地产投资新手来说是比较适合的买入时机。
二手房卖家,在第一季度遭遇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尴尬。对房地产投资前景信心不足的房主,想在春天尽早挂牌,尽早卖掉。市场=过程,这是奥派经济学对“市场”的解释。卖家挂牌之后,经历了讨价还价,甚至是无人问津的遭遇后,从4月的市场情况来看,很多卖家正在主动下架挂牌的房产,尤其是CONDO,因为租房市场正在企稳之中,本来就不着急卖房的家庭,看到租金与贷款月供的再平衡,也在调整自己的计划。
二手房市场,买家的信心是基石。二手房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卖家在市场走向的驾驶员座位上,二手房滞销的时候,换成了买家在座位上。注意,对于二手房的房价来说,驾驶员座位上的人,永远是卖家。没有什么房子是必须买的,更没有什么房子是必须卖的。房子具有居住属性,不买可以租房住,不卖也可以出租。市场角色的转变会发生在瞬息之间,转变的因素是买家和卖家的预期。目前,决定预期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大选,也不是利率,而是关税战。全球都在屏息盯着关税战每天的变化,战况也不负众望地天天变,4月的第二个星期最有看头,因为美国的底牌已被看清。

02 关税战:一局残棋终有判,胜负谁属已了然。
关税战大棋的棋谱被称为“海湖庄园协议”,因为太荒唐,世人皆没有认真对待。但川普总统却对此协议如获至宝,信心满满地于4月2号悍然按棋谱与全世界对弈了。同时向185个国家发起挑战,做出这种荒谬决定的人,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神志不清的老年病患者。我不想解释这个棋谱里的内容,因为时至今日我还是认为太荒唐。
在川普总统4月2号走出第一步棋之后,4月8号,遭到的回应是美债价格跳水,美债收益率急升。无论一共需要走几步棋,海湖庄园协议的最终目标是美债价格上涨,美债收益率下跌,否则到期美债再融资的成本会升高。走出第一步棋之后,看到的反应与目标背道而驰。4月9号川普总统先眨眼了,立刻叫停对等关税。
4月11号,美债价格继续下跌,美债收益率继续上涨,更可怕的是美元汇率兑欧元、瑞士法郎、日元,甚至是加元急跌。如果加税之后美国物价不发生大幅升高,则需要贸易对手的货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否则美国物价会升高,例如,美国对加拿大商品征收25%关税的情况下,只有加元兑美元贬值,美国居民买到的加拿大商品才不会涨价,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加元兑美元汇率急升。海湖庄园协议中很重要的一个假设条件是,向全世界加税,同时美国物价依然稳定,其他国家货币兑美元必须贬值。现在,其他国家汇率不是下跌,而是上涨,因此假设不成立。全世界并不在意海湖庄园协议,在意的是如果美债价格下跌和美元贬值,同时出现在美国维持高利率的情况下,说明美国、美元、美债已经失去了信誉和避险功能,全球80年来建立起来的贸易体系,甚至是金融体系出现了严重裂痕。会不会崩塌,需要看川普的下一步棋。
奥派经济学家,《小岛经济学》作者,彼得希夫在4月11日晚的播客宣布:美国已输掉了贸易战。彼得希夫认为,当年,1897年,威廉麦金莱把美国关税提到52%,增加了联邦收入,保护了工业,承担关税的是最底层的老百姓,那时美国没有所得税;到了1913年,老百姓再也受不了那么高的物价,才推出了收入所得税,同时撤销了关税,联邦收入变成了由高收入者承担,一直延续至今。川普现在的做法是改回去,让普通老百姓承担关税和高物价,给高收入的人减税。这种倒行逆施,在美国根本行不通。川粉们早晚会看明白:川普正在“为穷人说话,为富人办事”。因此,他认为,无论从美元美债的反应,以及美国即将出现的觉醒来看,美国发动的关税战,胜负已定,剩下的都是垃圾时间。果然,4月12号美国政府透露了一份关税豁免清单,关税战不但没有升级,反而看到美国正在节节败退。4月15号,欧盟提出反制措施,拟定了报复性关税商品清单,如果谈判破裂,就加入中国和加拿大的队伍,对美国实施报复性关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既不自知又不知人,硬着头皮继续坚持打关税战,怎么打也不可能实现那些伤害所有人,只求一己私利的目标,例如,加关税,物价却不上涨;引起通胀,债券收益率却能下降;加关税,其他国家都不报复,其他国家还要自贬汇率,硬要把产品出口到美国….。从目前美国在关税战中败退速度上看,此战可能草草收场。打败美国的,不是哪个具体的贸易对手,而是美国自己的债券市场。对于美国来说,几十年的贸易逆差,加上累计36万亿的国债,导致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致命弱点,即,国债余额过大。金融领域有个鲜为人知的现象——“债券义勇军” Bond Vigilantes,指的是,当欠了巨额债务的政府做出荒唐举措时,债券持有人会抛售债务。这位债券义勇军,当看到美国发起的荒唐贸易战之后,迅速射出了直插美国脚跟的一枝箭,并一箭命中。关税战,悲观地预测,要到明年美国中期选举才见分晓,乐观地预测,则是随时可能嘎然而止。
加拿大房地产市场的买家,很多人目前迟迟不肯进场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关税战的影响,需要考虑这个不确定事件可能突然消失,房地产市场很快出现反转,应该为随时进场做好准备。每个人都想买在最低点,但是最低点往往是转瞬即逝的,很少有人能幸运地买在最低点。
美债收益率与房屋贷款的固定利率息息相关,因为美债收益率有“债券义勇军”监督,只要政府犯错,就会挨上一箭,因此债券收益率会起伏不定。有些人认为债券收益率会不断下降,央行会不断降息,房贷利率会很快从4.5%降到3.5%,这只能说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实际发生的概率不大。更重要的是,目前4.5%房贷利率水平下,利率并不影响房地产市场走向。

03多伦多CONDO市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楼花大坑深
我在今年2月1日发布的视频《2025年多伦多CONDO市场风险分析》时,没有太多高价楼花牵连二手房市场的具体数据和例证。最近一个月见诸报端的信息,令人触目惊心。高价楼花集中交割,产生的负外部性效应是巨大的,一方面,大量资金被吸入高价楼花交接造成的资金黑洞;另一方面,高价楼花买家即使勉强交割后,因为急于出售或出租,对二手房市场和租房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因此,如果把CONDO成交数量和价格平均到受灾比较严重的多伦多和温哥华,则很难看清房地产市场的真实面目。我们需要把大都市CONDO市场与其他住房的市场分开来看。
根据《多伦多星报》的调查,仅两家开发商Center Court 和 Mod Developments 就对130 起拒绝楼花交割的买家提起了诉讼,其中一位投资者被索赔高达86万加元的损失外加税费。有律师事务所正在代理 55 Mercer 楼盘的多位买家的诉讼案件,开发商寻求的赔偿金额高达 1300 万元。55 Mercer 楼盘交割后,已经完成交割的买家,在 MLS系统上的转售数据显示,售出后最大的亏损高达31.2 万加元,相当于 27% 的损失。
购买预售房产的买家,本来承担市场风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超额收益,但收获的却是超额损失。很多人说没有预计到这种情况。我过去7年一直通过这个微信公众号文章提醒买家,注意楼花风险,只是没有预计到损失有这么大。楼花的风险一直存在的,高回报对应的就是高风险,这7年来楼花风险越来越大,很遗憾,人们往往只看眼前,忽视甚至无视远期的风险。
2018年到2023年,楼花预售的疯狂景象,到2024年已戛然而止,开发商连手里的库存都难以售出。2028年之后,多伦多和温哥华将出现鲜有新CONDO落成的局面。现在持有CONDO资产的投资者,需要采取一些适当的财务手段,想办法渡过目前暂时的过剩危机。“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地产投资者欲戴王冠,必承其重,Heavy is the head who wears the crown。

04. 大选中住房政策的承诺:一半是政治作秀,一半是为开发商解围
像每次大选一样,参选的各个党派都对加拿大住房危机情况开出了自己的药方。我不想在这里替他们展示药方,因为每次大选之后,都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落地。所有的建房政策,都远水不解近渴。大都市中,开发商预售新楼盘的计划,几乎全部受到了买家的冷遇。政府的建房政策,基本上是在为开发商解围,对现在想购房的买家来说,没有实质性帮助。保守党推出的,类似于美国1031条款的税务措施,可能会激发部分地产投资既得利益者考虑卖房,但目前的市场情况是不缺房源,缺的是信心。
每次大选,住房问题都要被拿出来讨论,但什么方案也无法解决加拿大每年只能建成25万套新房的问题。加拿大选民对住房政策,已经出现了“讨论疲劳”。越讨论,房产财富阶层固化越严重,因为政策既要保护既得利益者,又要获得无房家庭的支持,还要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所以拿出来的方案都是畸形的方案。最好的方案是让开发商能赚到钱,无房家庭买得起,其中努力工作的家庭优先,同时低收入家庭不至于无家可归,以及房地产财富的既得利益者受到保护。我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住房方案能够同时实现上述目标。因此,讨论,论战,纸上谈兵,还得继续。总之,大选,与房地产市场没有太多关系,谁当总理都不会有什么变化。

05. 房地产阶级已经形成,跻身其中须努力
我在2018年2月19号写过一篇文章《房产是家庭财富的分水岭吗?》,解读了韩国作者写的一本书《房地产阶级社会》。书中作者提到,韩国房地产在二战之后经历了4个上涨期,1965-1968年房价涨38.2%;1975-1979年涨33.4%;1988-1990年涨16.3%;2002到2008涨22.8%。经过4轮上涨,2008年韩国的土地价值已经是加拿大的5.7倍了。房价不用年年涨,只需要区区3-4次大的飞跃,就会把大多数人留在房地产财富门外,全世界皆如此。想要遇到房地产市场大跌,跌到门外的人也能跻身其中,估计一辈子也很难遇到一次。很多人羡慕德国和新加坡的住房政策,但要注意,鼓励租房的国家里,居民鲜有房地产财富,没什么值得羡慕的。
加拿大目前的房价,即使是多伦多和温哥华这样的首位城市,还远没有到首尔,香港,纽约房价高不可攀的地步,努努力依然能够上车。投资者,或需要改善住房的家庭,需要在自己能力所及的时候果断做出决定。疫情,高利率过后,很多家庭发现,自己的收入并不稳定,抓住收入高、债务低的时候买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AI对就业的冲击,已经箭在弦上,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明年能赚到和今年一样多的钱。更重要的是,虽然政府出台的政策暖风频传,但银行内部对房贷政策却一直是在收紧的,尤其是关税威胁下,银行很容易做出雨天收伞的政策调整。加拿大的房地产阶级已经形成,跻身其中须努力。

结语
自从2022年2月房价从高点回落以来,加拿大房价从2023年初到2025年第一季度,已经保持了长达24个月的稳定状态。期间,2024年12月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在关税战开始之后,又迅速回归到了萎靡状态。期间,2023年7月到2024年7月,房主们奋力扛着了房贷利率高于6%的一年,目前,正在改善负担能力中。理论上讲,除非手里有高价楼花要交割,急于售房的房主应该逐渐减少。可以跨越买房门槛的家庭,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而犹豫不决,是非常正常的反应。值得注意的是,不确定事件,可能瞬间消失,众多合格买房者一起冲出的情况,是新的不确定性。
从过去7次连续降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来看,利率并非影响因素,降不降息对目前能否打破房地产市场僵局,起不到决定因素,故此本文没有分析利率走势。
目前加拿大房地产正在经历着央行放水,财政撒糖,银行冷脸状况。相当于“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国内政策版,货币政策独立性 ✖ 财政扩张强度 ✖ 金融系统稳定性。三者难以同时满足,(央行+财政)保短期增长 vs 银行保长期稳健。因此买房,并非易事,对于某一个家庭来说,有能力买房的时间窗口可能随时关闭。银行突然改变某一政策,房价短期内快速上涨,家庭中收入高的一方突然失业,都可能瞬间改变一个家庭的买房能力。
拥有资产的,永远比劳动生产更快地积累财富。持有多套房产的家庭,能力越大,责任越大,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理当承担更大的不确定性,更多的财务风险。实际困难可以想办法克服,假想中的困难属于庸人自扰。希望看到挂牌房产逐渐减少,在不确定事件被一一化解之后,加拿大房地产市场出现欣欣向荣的反转。我们有很多观察世界的角度,透过经济学常识看世界,才能做出理性决策。祝愿更多努力工作,诚实纳税的家庭,多多持有房产,感受移民值得。
王红雨 2025年4月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