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关税战于2025年3月6号打响,关税提高后对每个人的影响,就像疫情一样,会逐渐显现出来。目前,美加边境地区经常往返于两国的家庭,已经感觉到了关税对生活的影响。加拿大央行为了应对潜在风险和跟随联邦政府的财政政策,于2025年3月12日再次降息0.25%,自2024年6月5日首次降息以来,已连续降息7次,累计降息2.25%,目前央行利率为2.75%。

根据2020年7月生效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符合USMCA范围内的商品和贸易不受本轮关税战影响。USMCA所设定的,市场准入与关税,原产地规则,劳工标准,环境标准,以及数字贸易协定,依然有效。简单地说,涉及北美友岸外包原则的,三国互为供应链的贸易不受影响,直至4月2号。
加拿大财政部于关税战打响之后的第二天,即,2025年3月7日,正式宣布了第一轮财政救助计划。包括两家政策性银行EDC和BDC的贷款计划,以及失业保险EI的弹性原则。3月7日下午宣布这些政策之后,当天晚上,北京时间3月8号,中国宣布对加拿大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财政部的救助计划,尚未考虑中国加征关税对加拿大的影响。与5年前疫情危机相比,目前我们的关税危机,还没有涉及到生命安全,以及大规模失业,但不确定程度已经堪比疫情时的封城,开放,再封城,再开放了。政府的财政政策虽然做出了反应,但相比疫情时采取的措施,还是相对有限和克制的。因此,央行货币政策配合力度也比较有限,3月12日只降息0.25%。
01关税战可能的走向
4月2日,美国政府将实施对等关税政策,这是本轮关税战的重头戏,美墨加目前的关税战只是主菜前的开胃菜。“对等关税”在英语中通常称为”reciprocal tariffs” 或”mirror tariffs”。例如,美国对从印度进口的酒类征收的进口关税税率约为2%,美国消费者享受了低价的印度商品;印度对从美国进口的酒类征收的关税税率约为150%,印度消费者支付了较高价格。川普说,这是欺负和侮辱美国,所以要mirror印度的做法,把美国从印度进口的酒类商品关税从2%加到150%。美国实施对等关税的意思是,对现存的上述不对等关税进行一次性纠正,无论对方是哪个国家,当然包括加拿大。
以乳制品为例,根据USMCA,加拿大对从美国进口的乳制品实施配额制,超过配额的部分,奶酪,配额外关税可高达245%;黄油,配额外关税约为298%;奶粉,配额外关税约为241%。根据USMCA,美国对于从加拿大进口的乳制品也实施配额制,超过配额的部分,奶酪,配额外关税通常在10%到20%之间;黄油,配额外关税约为20%;奶粉,配额外关税约为10%到20%。很明显,同样是奶制品,美加之间的确存在着不对等的关税情况。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后,将迅速推高大多数商品的关税,并引发全球关税大战。

美国商务部曾表示,希望墨西哥和加拿大能够跟随美国,实施与美国相同的关税政策,例如,希望墨西哥和加拿大,在美国对印度酒类加征150%关税之后,与美国同步,否则,《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就会被利用,毕竟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美国的北门和南门。
屈从于美国的全球关税战政策,跟随美国向其他国家加征关税,对加拿大来说极具挑战性,3月8号中国向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就是第一波冲击。如果不屈从于美国的政策,美加之间的关税战肯定会升级。总之,无论亲美还是反美,加拿大的经济都将受到影响:出口会出现萎缩,影响就业;进口商品价格会上涨,提高通胀预期。在决定是迎击左勾拳还是右勾拳的问题上,加拿大处在了政治站队的十字路口,但无论冲击来自哪个方向,加拿大都需要迎接关税威胁带来的挑战,财政和货币政策方案会逐步出台。

0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前瞻
疫情爆发之后,加拿大采取的财政政策规模是空前的。除了动用两家政策性银行EDC和BDC提供贷款之外,各式各样向居民和企业的补贴铺天盖地,持续时间长达1年半。下面列举了从2020年3月到2021年10月最主要的财政政策。这些政策有可能运用到本轮关税危机之中。至少我们知道,财政政策的武器库里,尚有很多未动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020年3月:加拿大紧急响应补助金(CERB),为因疫情失业或收入减少的工人提供每月2000加元的补助,持续4个月,总计支出740亿。工资补贴计划(CEWS),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75%的工资补贴,总计支出1110亿。
2020年4月,加拿大紧急商业账户(CEBA),提供最高4万加元的无息贷款,部分可豁免,帮助中小企业缓解现金流压力。
2020年5月,租金补贴计划(CERS),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租金和房贷利息补贴,减轻企业运营成本。学生补助(CESB),为不符合CERB资格的学生提供每月1250加元的补助,支持学生群体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困难。
2020年9月,加拿大恢复补助金(CRB),取代CERB,为失业或收入减少者提供每周300加元的补助。
2020年11月:加拿大恢复招聘计划(CRHP),为增加员工或恢复工资的企业提供补贴,鼓励企业重新招聘并恢复经济活动。
2021年1月,儿童福利金增加,增加加拿大儿童福利金(CCB),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更多支持,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2021年10月,工资和租金补贴延长,延长工资补贴计划(CEWS)和租金补贴计划(CERS)至2021年10月,并根据疫情调整补贴比例,继续支持企业。
除了上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也被用到了极致。2020年3月4日,首次紧急降息50基点,调整后基准利率1.25%;2020年3月13日:第二次紧急降息,降息幅度为50基点,调整后基准利率0.75% ;2020年3月27日,第三次紧急降息50基点,调整后基准利率为0.25% 。在2020年3月的短短三周内,加拿大央行连续三次降息,累计降息1.5%,将基准利率从1.75%大幅下调至0.25%。同月,加拿大央行启动量化宽松(QE)计划,最初每周购买至少50亿加元的加拿大政府债券。通过购买债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降低长期利率。2020年4月,扩大资产购买范围,开始购买企业债券和省级债券。2021年1月,调整量化宽松规模,将每周资产购买规模从40亿加元减少至30亿加元。2021年10月,加拿大央行宣布结束量化宽松计划,但仍维持基准利率在0.25%的历史低位,并继续购买政府债券以维持市场稳定。2022年3月,首次加息,直到2023年7月停止加息。2022年4月,加拿大央行正式启动量化紧缩(QT),直到2025年3月停止缩表。
加拿大央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上,不直接影响企业和家庭。对家庭和企业的货币投放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加拿大商业银行的监管者是OSFI,其政策的松紧程度直接影响货币在社会中的投放量。疫情期间OSFI的政策梳理如下:2020年3月,OSFI允许银行和金融机构为受疫情影响的借款人提供抵押贷款延期还款(最长6个月);2020年4月,放宽资本缓冲要求,OSFI宣布暂时降低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缓冲要求,从2.25%降至1%,释放约3000亿加元的额外贷款能力。2022年4月OSFI宣布恢复银行的资本缓冲要求,从1%提高至2.5%。目前该比例已经提高到了3.5%,比疫情之前还高,因此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和货币投放。
面对关税危机,到底需要采取多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监管机构OSFI会有哪些配合的举措,取决于政府对本次危机影响程度的判断。我个人的看法是:财政政策力度说明经济实际受损的程度,加拿大的央行没有独立性,因此货币政策以政府的财政政策为导向,如果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货币政策力度才会跟上,而央行货币政策能否落地,还要看商业银行监管机构OSFI的配合措施。目前的财政政策力度有限,因此央行的货币政策相对保守,3月12号仅降息0.25%。而OSFI完全没有实施任何配合措施。财政政策,是“精准扶贫”,完全针对受灾群众,不受影响的人则一分钱都拿不到,疫情期间,总计发放救济资金3000亿,平均每人可以获得7500元,但是那些维持收入和工作不变的家庭没有收到一分钱救助;货币政策则是“普度众生”,只要降息,每个能申请到贷款的家庭都会受益,在疫情期间贷款买房的家庭都获得货币政策优惠。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为了不重蹈覆辙。很多家庭在疫情期间,既没有领取到一分钱政府补助,也没有去贷款买房,一切优惠政策都片叶不沾身,不仅浪费了一次完美的危机,还悲催地与所有人一起经历了此后的通胀和加息。建议大家紧盯政府的财政政策变化,以此判断货币政策变化,汲取疫情期间的教训,早做准备,果断行动,别再错过这次关税危机了。
03普通家庭如何应对关税危机
巴菲特说,关税战,就是战争。美国和加拿大处于战争状态,每个人都无法回避这个现实。关税战可能导致某些行业失业情况严重,可能导致消费品价格上涨,可能导致加元贬值…这些都是战争的代价,身处其中的人都有份儿。目前,加拿大对从美国进口的300亿商品加征了关税,加拿大人需要为这些涨价了的商品找到替代品。每个人购物的时候,请优先选择加拿大本土产品,帮助我们自己打赢这场关税战。关税战打成什么样,谁心里都没数,关税政策甚至能够在上午和下午都不一样,剧情总是反转,之后再反转,再反转,。普通家庭,需要为进入战时状态做准备。
疫情期间,我听说有这样一个加拿大家庭,夫妻都是医务工作者者,双双辞职躲了起来,并趁着房价下跌把自住房卖掉了。危机时刻,切忌四件事:1.逃避社会和家庭责任,没有担当;2.自作聪明,低价卖股票,低价卖房子;3.过度悲观,只看风险,不看机会;4.忘记历史,重蹈覆辙。历史从来不是未来的地图,未来的意思就是会发生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普通人能做的是,牢记历史,避免重蹈覆辙,不奢望能够预测未来。房价低的时候卖房子,股价低的时候卖股票,退休以后买彩票,这是“活得更惨”三件套。农民在荒年卖地,谁买了呢?地主能在荒年买地,是因为自己有余粮,并早已为荒年做好了准备。荒年,对农民来说是危险,对地主来说是机会。想返贫,特别容易,就是在危机到来的时刻,低价出售资产,而不是买入。很多人说,“我的人生,只差一个机会”。那么机会藏在哪儿呢?机会藏在危机里,“危”和“机”同时出现,看你怎么选。为什么大多数人不富裕?因为大多数人在危机来临时往往只看到危险,却无视其中的机遇,甚至误入歧途,做出错误的决定而导致迅速返贫。

结语:
美加之间的博弈就像战场一样,目前加拿大处在贸易战的战争状态,刀剑无眼,危机四伏,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关注加拿大的财政政策变化。因为加拿大央行没有独立性,货币政策需要配合财政政策,所以利率变化会与财政政策同步。博弈中的交锋,有真有假,有时雷声大雨点小,有时雷雨交加,实际伤害需要政府去评估。例如,新领取EI的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财政救助力度会加大,货币政策会跟上,甚至银行监管当局OSFI的政策也需要跟上央行政策的调整。贸易战可能的结果有两个:1.经济衰退伴随失业率上升,央行因此会降息;2.物价上涨,央行可能因此加息。两种可能都有,很可能先后发生,先降息,后加息,就是疫情以来我们都经历过的。
危机期间,普通家庭需要尽量避免的做法是:不要在房价低的时候卖房子,不要在股价低的时候卖股票。要不要抄底,趁低价买入资产,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每个家庭的财务承受能力不同,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迥异。买入资产时,如果心存侥幸,希望价格立刻反转,这种抄底是危险的赌博;如果买入资产时就确定,至少5年后再出售资产,而且财务能力允许,则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危机带来的买入机会。
疫情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知道结果如何,不知道何时结束。通胀和贸易战不确定性是有限的,因为通胀和贸易战一定会结束,结果是已知的,只是终止时间不知道,过程中发生什么不知道。关税危机一定会过去,我们需要做的是不忘历史,不重蹈覆辙,不要浪费这场危机。无论关税危机如何演变,回顾疫情期间我们的共同经历,都将有助于大家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各位读者在未来遇到权衡取舍的时候,希望能想起这篇文章,重温刚刚过去的这段历史,以史为鉴,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确定性,不畏过往,不惧未来。
2025年3月12号王红雨于多伦多

作者微信号:14168805089